
香煎魚肚、魚背肉清湯、膠質魚皮、內臟煎烤,虱目魚全身是寶,但享受美味,得先破解「多刺」關卡。
臺灣人對於虱目魚的喜愛是眾人皆知的!
台南市政府甚至為此舉辦了『台南虱目魚文化節』,加重推廣虱目魚的力道。
虱目魚的多刺廣為人知,魚體有 222 根刺,但因其肉質細而味道鮮美,
富含優質蛋白質、維生素 B 群及 EPA 、 DHA ,仍十分受臺灣人喜愛。
對虱目魚的利用可達全魚利用,發展如虱目魚肚、虱目魚粥、虱目魚米粉等,早已成為遠近馳名的特色小吃。
除此之外,包括無刺虱目魚,虱目魚丸、魚鬆、魚酥、魚香腸、一夜干等多樣化產品,深受國人喜愛。
「鹹水跟淡水養殖的虱目魚各有千秋,」蔡慶順說,鹹水魚較結實,有酸香氣,淡水養殖比較肥美。
至於許多人擔心虱目魚土味,他說只要水質管理得當,土味與鹹淡水並無直接關係。
蔡慶順用的是自家培養的益生菌,改善魚的健康與消化。
臺灣虱目魚產業憑藉漁民數百年繁養殖經驗及加工技術,透過產、官、學各界共同合作及努力,已建立難以動
搖的地位,未來透過外銷擴大銷售範圍,產業競爭力將更為提升。
「莫說無名得大名,長留絕島紀延平;細鱗亦有英雄氣,抵死星星眼尚明。」
此為蔡如笙所寫詩篇-「國姓魚」,描述的主角即為臺灣重要養殖魚種-虱目魚。
虱目魚分類屬虱目魚亞目、虱目魚科,臺灣主要分布區域為南部海域。
1983 年建立虱目魚自然產卵技術後,魚苗得以量產,可完全養殖,
近 3 年平均產量約 5 萬 5 千餘噸、產值達 38.4 億餘元。
關於「虱目魚」的名稱來源有許多傳說,其一為國姓爺鄭成功初抵臺南安平,看到漁民獻上的虱目魚,詢問這
是「甚麼魚」,後人便相傳鄭成功賜此魚名為「甚麼魚」,而訛音為「虱目魚」。
藍海水產所選的臺灣虱目魚肚,已經將魚刺都經由低溫且衛生的方式將魚刺除去!
想以最優惠的價格讓苗栗鄉親享受到質優新鮮的海鮮水產!
圖為小編家母所烹調,看上去是否有讓人食指大動的感覺呢?
資料來源:
2. 南臺灣的家魚-虱目魚
3. 虱目魚被地動山搖了